新闻事件:

近日,舟山市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一起气象数据信息外泄案件,对当事人张某作出警告以及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张某停止使用该气象仪。

据了解,张某在搭建智能家居环节中,使用了一款带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气象数据收集设备。该设备收集的数据信息被传输至国外服务器,造成数据信息外泄。这是舟山第一起该类型的行政处罚案件。

“我们收到市气象局提供的违法线索后,随即介入调查。经查,张某为配合家中智能家居使用而购买了某款无线气象仪,将气象仪放置于院落内并接入互联网,人在外时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院内天气信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工作人员经过咨询相关部门、查看手机APP用户协议及有关数据资料,确定该款产品的确会将气象仪收集的数据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雨量、日照等)通过互联网传输至境外。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还了解到,张某的无线气象仪从网上某购物平台购买,其采集和显示设备在未联网的情况下不会外传数据信息,一旦联网,就会将数据信息传输至境外服务器。鉴于张某检查发现后,立即停止了违法行为,认错态度良好,情节轻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其作出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5000元的处罚决定。

“一般人印象中的气象信息,是天气预报、预警,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领域发挥作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数据信息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构成元素,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法规科科长周贤告诉记者,近年来,涉外气象探测资料不落地直接传输到境外,对我国数据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案反映了社会公众“数据信息关乎国家安全”这一观念的淡薄,对我国的气象探测和数据信息管理相关法律缺乏了解。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组织和个人开展气象探测须向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探测所获得的气象资料须向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汇交;开展气象探测、传输探测所得气象资料涉及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国家安全、保密等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新闻点评:

这起气象数据信息外泄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注。首先,这个案件暴露了社会公众对数据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意识不足。很多人只关注气象信息的应用,而忽视了数据的重要性。然而,数据信息是信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据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这起案件还反映了气象探测和数据信息管理相关法律的缺乏了解。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组织和个人在开展气象探测时必须向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汇交所获得的气象资料。而开展气象探测和传输涉及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时,还需要经过国家安全、保密等部门的审批同意。然而,由于缺乏对相关法律的了解,一些人在私下中私装气象仪并外泄气象资料,导致数据信息外泄问题的发生。

我们应该认识到,数据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个人隐私,也涉及到国家安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保护和管理。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同时,加强对数据信息安全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其次,个人和组织也应该增强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合法合规地使用和传输数据,加强对数据的保护措施,避免数据信息外泄。

总之,这起气象数据信息外泄案件提醒我们重视数据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以及个人和组织的自觉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