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中国人2000年前就撸串了;油条跟奸臣秦桧有关……”江苏南京,从考上北大算起,南大教授张良仁干了36年考古,发现考古仍是“冷门专业”。

如果年轻人不喜欢,就很难传承下去,于是54岁的他重学普通话、学拍视频、把考古和美食相结合,终于因认真吃饭火了,“多一些人对考古有兴趣,我就很高兴了”。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张良仁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于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教授介绍自己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曾主持甘肃张掖黑水国遗址的发掘,目前主持中俄和中伊合作考古项目。

在视频里,张教授以严谨的学者形象出镜,又随口说出幽默风趣的话语,深受网友的喜爱,有网友评价短视频中的他是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新闻点评: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即如何保持冷门专业的传承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通过教授张良仁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一种有创意的方式——将考古与美食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对考古学的兴趣。

在当今社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冷门学科的衰落和传承困境。然而,冷门专业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考古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对于了解我们的过去和塑造我们的未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和传承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教授张良仁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通过将考古与美食结合,他以自己的身份和经验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推广考古学,也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示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然而,要让冷门专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并不仅仅依赖于个别教授的努力。在教育体系和社会层面,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冷门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其次,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选择冷门专业,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奖助金和就业机会。此外,媒体和社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对冷门专业的认可和关注。

总之,保持冷门专业的传承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教授张良仁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即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并向他们展示这些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我们也需要在教育体系、社会层面和政府政策上共同努力,为冷门专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知识和技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