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自10月22日以来,全国大部地区气温由偏低转为偏高,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7℃。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气温偏高尤为明显,湖南北部、贵州、江南中南部等南方地区气温也高于常年。新闻点评:11月初多地气温直逼30℃,引起了人们对今年是否会迎来史上最暖冬天的猜测。这种极端回暖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何影响?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受到罕见极端回暖影响下的大城市中,郑州可能迎来当地11月观测史上的首个30℃,武汉、南昌的最高气温也将高达29℃。
11月初多地最高气温直逼30℃。图/中国天气网
“近期各地气温偏高,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冷空气偏弱。”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近期,由于积聚冷空气的极涡较为偏北,冷空气较常年显著偏弱。此外,全国大部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长时间受西风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一方面槽后以下沉气流为主,造成近地层绝热增温;另一方面这种环流形势下天气晴好,也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造成气温上升。
近期,我国多地将迎来气温极端回暖。图/中国天气网
极端回暖将导致怎样的后果?中国气象爱好者分析,11月上旬会有冷空气南下,由于前期偏高幅度太高,即使这股冷空气本身实力不算强,也足以造成极其剧烈的降温,造成寒潮天气。如此规模、如此持续的极端回暖过后,10月的我国均温、全球均温都可能接近甚至打破历史纪录,最热9月之后,很可能迎来最热10月。而在厄尔尼诺继续发展的背景下,11月、12月的均温也会比历史均值偏高,不排除再度创下历史纪录。
那么,2023年会迎来史上最暖冬天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郑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2023年全球的全年平均气温将有可能达到史上最高,这是由于今夏全球各地出现的热浪。但是今年冬天会不会是历史上最暖,目前还不好判断,要等今年冬天结束以后,通过数据观测,才能有明确定性。而且影响我们国家气候的因素较多,厄尔尼诺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今年冬天仍然会有阶段性冷空气活动,只是冷空气活动的频繁程度可能略有降低,需密切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和预警。
首先,极端回暖可能导致气温剧烈的起伏。在11月上旬,虽然会有冷空气南下,但由于之前的回暖幅度太高,即使这股冷空气实力不强,也可能引起剧烈的降温,导致寒潮天气的出现。这种剧烈的气温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可能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其次,极端回暖可能打破历史温度纪录。根据分析,今年的均温可能接近或甚至超过历史纪录。在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背景下,11月、12月的均温也有可能偏高。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我们国家的气候,也可能对全球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发生。
尽管有这些担忧,目前是否能确定今年冬天是否会是历史上最暖的还不容易。虽然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一个因素,但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会对冬季气温产生影响,例如阶段性冷空气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也需要在冬季结束后通过数据观测才能进行明确的判断。
面对极端回暖的现象,我们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减灾能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