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20日发布,根据气候变化监测表明,今年10月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至2020年(气候基准期)同期的平均温度偏高0.52℃,较上一个高温纪录(2015年10月)偏高0.1℃。对于中国和亚洲高山区(25-50°N, 65-105°E),气温偏高尤为明显,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1.25℃和1.36℃。
1850~2023年6~10月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相对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刚刚过去的暖季(2023年6月至10月)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预计2023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暖季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57℃,其中8月与9月较历史平均温度分别偏高0.62和0.69℃,较2016年创下的纪录高出0.22℃和0.39℃。与全球类似,中国和亚洲高山区同为最热暖季,分别较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温度偏高0.86℃和0.83℃。亚洲高山区变暖,对亚洲冰冻圈影响正在加速。
1850~2023年暖季全球、中国和亚洲高山区表面平均温度距平序列(相对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气候系统变暖呈加速演进态势”,过去五个月全球平均温度的连创纪录也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仍在持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挑战。
新闻点评: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年10月份刷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暖季的纪录,使得2023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一数据表明,气候变暖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而且还在不断加剧。
在中国和亚洲高山区,气温偏高的情况尤为明显。与1991至2020年同期相比,中国和亚洲高山区的平均温度分别偏高1.25℃和1.36℃。这一趋势对亚洲冰冻圈的影响正在加速,给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世界气象组织在其《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指出,气候系统变暖呈现加速演变的态势,过去五个月全球平均温度连续创纪录也表明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全球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气候变暖不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降雨模式改变,引发干旱和洪涝灾害,对农业、水源供应和能源消耗等方面造成影响。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带来长期风险和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等措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同时,公众也应该增强气候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行动。只有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