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据央视财经援引日本共同社11月11日报道,日本著名乳业品牌明治牛奶因产品中检出兽药残留,宣布召回约4.5万瓶已上市的瓶装牛奶。

报道称,这一兽药残留名为磺胺间甲氧嘧啶,常用于牛或猪等感染症的预防或治疗。由于这种物质会残留在乳液中并对人体有不利影响,按照安全生产规定,这一药物在挤奶前72小时内不得用于动物身上。

检出残留的牛奶由明治乳业位于大阪府贝塚市的关西工厂生产,主要为送货上门的180毫升瓶装款。

当地时间11月6日,当地政府对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兽药残留,按照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命令明治公司召回问题产品。

截至目前,产品已召回约4.5万瓶。不过,由于这批问题产品的保质期截至11月13日,目前产品已销遍日本西部和中部等多个地区。

11月11日,明治乳业集团对外发布了产品召回公告,并表示将对原料奶和生产过程进行彻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该公司在公告中辩称,目前暂未有证据证明残留的磺胺间甲氧嘧啶对人体存在明显危害。

对此,有网友表示:“完了,最爱喝它……”“以后不买这个牌子了。”

在国内,两家电商平台的明治网店客服表示,明治为日本品牌,但其售卖产品均为国内奶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日本明治乳业第一次被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

据央广网报道,此前,日本明治奶粉还被检出放射物质。2011年12月,日本明治奶粉公司宣布,该公司生产销售的每罐850克装“明治STEP”奶粉中检出放射性铯,含量达30.8贝克勒尔/千克,公司会在日本召回40万罐婴儿配方奶粉,进行无偿更换。但免费更换计划中不包含中国市场。明治乳业中国公司表示,国内销售的明治奶粉进货渠道全部由澳大利亚生产,和日本奶源没有任何关系。

彼时,是核电站事故后首次从奶粉中检测出铯。尽管铯的含量没有超过日本当局规定的上限,但这让国内消费者对日本食品信心大减。受此影响,明治乳业的市场占有率锐减。

2023年5月,明治控股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业绩。其中,中国业务收入2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以人民币计算同比增长2%。自2021年开始,明治已经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明治预计新财年在华销售收入将增长36%至2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38亿元)。

新闻点评:

评论:保障食品安全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日本著名乳品品牌明治牛奶因检出兽药残留而被迫召回约4.5万瓶牛奶,这并非是这家公司第一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首先,对于明治乳业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保障食品安全是其最基本的责任。作为一家乳品生产企业,明治乳业应该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因为牛奶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与其相关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信任。

其次,这起事件还揭示了日本乳品行业监管的薄弱之处。明治乳业并非唯一一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乳品企业。这表明了监管部门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督和管理乳品行业,加大对企业的监测力度,确保市场上的产品安全可靠。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企业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承担责任。明治乳业发布召回公告,并承诺对原料奶和生产过程进行彻查,这是一个积极的回应。然而,他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自己的质量控制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企业才能重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

最后,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购买行为负责。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着良好声誉和可靠质量控制的品牌,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同时,如果发现任何问题产品,我们也应该及时向相关机构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需要企业、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明治乳业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了我们企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并引发了对乳品行业监管的讨论。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有关方面能够加大力度,加强监管,确保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