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近日,江苏徐州。求职者小玉称,自己在智联招聘平台投递简历求职,与一公司人事加为好友后,对方直接发了大段语音质疑小玉性格封闭、不开放,原因是没开放朋友圈。“你脑子有问题吧。”小玉说,面试通过后她觉得这份工作不合适,就婉拒了offer,没想到还受到其言语攻击、辱骂。目前,小玉已将此事向平台投诉。

新闻点评:

评论:小玉经历了一次极端不愉快的求职经历,她因为没有开放朋友圈而被HR质疑性格封闭,甚至受到了言语攻击和辱骂。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招聘中个人隐私权和对求职者的评价方式的关注。

首先,一个人是否开放朋友圈并不应成为评判他性格的唯一标准。开放朋友圈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不开放并不代表一个人性格封闭或者有任何问题。人们有不同的隐私需求和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态度,这不应影响其求职的机会和评价。

其次,HR对求职者的评价应该建立在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基础上。即使通过朋友圈也难以完全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求职者的经验、技能、学历和面试表现等更为重要的因素应该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工作的依据,而不是仅仅看一个朋友圈的开放与否。

此外,言语攻击和辱骂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行为,无论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任何其他场合。 HR作为公司的代表,应该保持专业和友善的态度,并尊重求职者的选择。对于这种行为,平台应该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同时提供职场文明教育,以确保求职者能够公平、平等地参与招聘过程。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平台应该重新审视其招聘流程和对人事经验的要求。此外,平台应该加强对HR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在处理求职者之间的交流中保持专业和尊重。同时,求职者也应该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投诉类似的不公平待遇,以促使更加公正和透明的招聘环境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