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今天凌晨,苏钢集团发布《情况说明》:

近日,我司关注到网上涉及苏州绿岸项目相关舆情信息,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披露及交易情况

在2016年转让股权时,我司已如实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关于苏州绿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调查结果及报告全文,并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由佳湾公司和华宝信托(后所持股份转让给佳二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交易时即已知悉上述情况,并承诺接受所有现状、瑕疵和风险。在此基础上,经过222轮举牌,联合体方以85.25亿元竞得挂牌评估值30.5亿元的苏州绿岸95%股权及债权。

二、地块检测情况

2022年,联合体方与我司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有关结果表明: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的8、9、12、13、16号地块和未开发建设的7、11、17号地块,属可安全利用地块;焦化区1、2、3、4、5、6号和非焦化区10号地块(其中仅2号地块已开发建设),经治理修复后可安全利用。

三、2号地块情况

2019年,联合体方知悉2号地块不符合环保要求,且未依法完成2号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和修复治理,即启动了该地块项目建设。2021年,因无法通过环评验收而未能启用。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已依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四、施工作业情况

2016年,我司披露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场地内及场地附近开展造成地下水扰动的施工”“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理,避免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区产生影响”。我们了解到,联合体方在开发建设苏州绿岸地块期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地下水阻隔墙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存在扰动地下水、搬运土壤造成部分环境交叉污染的行为和施工作业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为。

目前,相关争议已由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我们正在积极应诉,相信司法机关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会作出公正的判决。我司将与各方一道,把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购房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尊重生效判决结果,维护司法权威。

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10日

新闻点评:

评论: 苏钢集团否认隐瞒土壤污染风险,并声称在转让时已披露了相关信息。然而,这一声明引发了公众对其信任度和企业道德的质疑。尽管苏钢集团声称已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调查结果,并提醒了潜在的土壤污染风险,但其在实际施工中未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防护措施,导致环境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的问题。

首先,土壤污染问题对人民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苏州绿岸项目的土壤污染问题不仅涉及已入住地块,也涉及未来发展的地块。这种污染不仅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持续的影响。因此,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应成为苏钢集团及其他相关企业的首要责任。

其次,企业在披露问题时必须确保透明度和完整性。苏钢集团声称在转让时已披露了有关土壤污染的调查结果,但这一声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如果确实存在披露,那么为何在实际施工中未能采取防护措施呢?这种缺乏一致性的表现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公众的疑虑和不信任感。企业应该始终遵循诚信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最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苏钢集团已表示将积极应诉,并相信司法机关将做出公正的判决。除了司法机关的介入外,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监督,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并采取必要的修复和治理措施。此外,公众也应积极发声,督促企业采取必要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总之,苏钢集团土壤污染问题的披露和应对措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企业应该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首要责任,并确保在披露问题时透明、准确和一致。政府部门和公众也应加强监管和参与,共同致力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