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一高校学生自称在助学金评选中遭遇不公对待,引发网友关注。11月3日,有媒体致电天津市委巡视八组了解到,巡视组已跟进关注。发布视频的学生称,自己是孤儿,却在班内困难生助学金评定时落选。而评上的学生中有的身穿名牌,平日有高消费行为。新闻点评:央媒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讨论了高校助学金评选中的不公问题。据报道,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反映,在助学金评选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他们声称自己被落选,而一些评选上榜的学生却平日里过着奢华的生活。这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助学金面向的群体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对于“领助学金的人不贫困”,从网友讨论来看,不少在校的大学生及已毕业的网友似乎已司空见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真正贫困的孩子往往内向或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不敢争取,比如在班级中活跃度高的学生更容易被全班“人云亦云”地选中,甚至还有拉帮结伙唱假票,申请材料造假等骗取国家助学金的现象存在。从这些现象来看,投票结果似乎并不能说明受资助者是否真的需要帮助。
高校助学金不能是一笔糊涂账,千元助学金对于“伪贫困生”而言可能只是几次高消费。但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完成学业的支撑。如何精准帮助贫困生,南京理工大学的做法曾获得一众好评。他们通过大数据筛选,把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次,每月饭费不超过420元的学生,定位贫困生,把补助直接打到饭卡上。
学校作为评判机构,是确保资金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重要一环。成绩好、人缘好、竞选演讲好,这些都不能成为侵占国家助学金名额的理由。这不仅关乎教育公平,也关乎在学生心中如何种下“公平正义”的种子。相关部门更要看到助学金发放中的问题,适时进一步明确贫困生发放标准,改进助学金发放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共同还校园一片净土,让寒门学子不寒心。
该报道提到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如真正贫困的学生往往不敢争取或内向,而在班级中活跃度高的学生更容易被评选上。此外,还存在着拉帮结伙唱假票和申请材料造假等不诚实行为,以获取国家助学金。从这些现象来看,评选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文章指出,高校助学金不能简单成为一笔糊涂账。千元的助学金对“伪贫困生”可能只是几次高消费,但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这是完成学业的重要支持。文章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使用大数据筛选的做法,将补助直接打到贫困学生的饭卡上。这种精确帮助贫困生的方法受到了好评。
学校作为评判机构,承担了确保资金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的重要责任。成绩好、人缘好或者竞选演讲好,这些都不能成为侵占国家助学金名额的理由。这不仅关乎教育公平,也关乎在学生心中如何种下“公平正义”的种子。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助学金发放中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贫困生的发放标准,改进助学金发放制度,并加大监督力度,共同确保校园成为一个公平正义的地方,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再感到失望。